慈利公安荣获“张家界市巾帼文明岗”!
发布时间:2023-03-10 14:12:02 人气:315
来源:湖南法治报 | 编辑:王汝福 | 作者:
春暖花开喜报来,在“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来临之际,慈利县公安局人口与出入境管理大队荣获张家界市“巾帼文明岗”称号!
慈利县公安局人口与出入境管理大队现有民辅警21人,其中党员9人,女性15人,占比71.4%。为主动适应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新要求,更好推动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让人民群众办事更加便捷,人口与出入境管理大队从“微”入手聚力,实现“民需警应”的良性循环,赢得广大群众一致好评。
推出"微讲堂",努力提升民警素质
人口与出入境管理大队以锻造高素质队伍为目标,不拘形式,不限场地,开展形式多样“微讲堂”,让户籍工作人员学好丰富多彩“微课程”,提升了民辅警能力素质。一是“微讲堂”+学习日。坚持每周“学习日”活动,将涉及人口与出入境管理部门的政治理论、业务知识、法律法规汇编成册,通过发动自学、跟班学习、结对帮扶等,努力锻炼培养了“业务尖兵”和“工作全面手”。同时,大队通过近年来发现的户籍管理违法违规典型案例,适时对户籍工作人员进行警示教育,提高了户籍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二是"微讲堂"+专题培训。对新出台的法律法规、各项执法制度采取靠前培训、专题讲座等形式,邀请部门行业专家授课,将法条规定的新变化、新内容予以重点提醒,让工作人员及时了解和掌握新动向,实现业务学习与实际工作同频共振。紧扣社会热点,采取讲授式、开放式、互动式等形式,从公安机关实践操作角度对适用法律条款、吸取教训等方面展开讨论,让工作人员了解标准和程序,规避风险,真正让大家坐得住、听得懂、学得进,使课程“有趣味”,增强了吸引力和感染力。三是“微讲堂”+现场教学。定期组织派出所户籍工作人员召开例会,对工作中遇到的户籍疑难杂症进行讨论交流,集中会诊,及时解答,让“微讲堂”接地气,增强了培训针对性、灵活性、实效性。建立密口服务工作组,深入窗口一线,对派出所窗口服务开展现场指导,解答派出所在办理户口时遇到的难题,查找问题,推进整改,助推了一线户籍工作人员能力素质提升。
打造“微窗口”,全面提升窗口形象
人口与出入境管理大队坚持把窗口打造成与人民群众沟通的桥梁和纽带,从“微细节”入手,不断提高窗口软硬件建设和服务质量,提升了窗口形象。一是规范服务设施。优化办证大厅环境,采取在大厅接待场所提供办事指南、设置专人咨询台、配备排队机、为申请人设置座席,对受理功能区域进行划分,发放温馨提示卡、实行照片打印前预选等一系列便民举措,提高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整合办理业务所需各类材料提示,植入大厅数字触摸屏,办事群众可点击屏幕根据业务名称查询所需办理业务需要提供的相关材料,充分满足群众办事需求。二是完善窗口制度。为提高服务质量,制定了投诉受理制、行为规范制、示范窗口创建等规章制度,形成了各岗位责任明确,各业务环节操作规范,相互衔接、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机制,提高了窗口服务质量。完善警务公开制度,公开办事条件、办事程序、收费标准、证照领取方式、举报电话、窗口接待民警姓名、警号、照片等内容,在方便群众的同时,增强了工作透明度和群众监督力度。三是升级办证设备。紧密结合人口与出入境管理工作实际,突出信息化建设应用,购买了118万元自助设备,通过使用自助受理机、自助发证机、自助填表机、电子查询等科技设备,建立立体式自助服务网络,提高了服务效率和服务水平。大力推进示范窗口和示范户籍室建设,全力打造了老百姓家门口的政务服务超市。
加强"微联动",不断密切警民关系
坚持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通过为民服务“微关爱”,点亮群众“微心愿”,推动了各项民生“微实事”落地生根。一是加强民意收集。常态化开展以警民恳谈会、警营开放日为内容的开门评警活动,组织民警通过“线上+线下”多形式多渠道发布评警纳谏内容,虚心向群众学习、求教、问策。针对群众所求,梳理分类不同层面意见建议,制定整改工作交办单,明确责任人,全程“挂图作战、对账销号”。今年来,大队召开各类恳谈会、警营开放日10余次,征求意见建议50余条,解决群众实际问题30余件。二是开展结对帮扶。借力“民情恳谈”、“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组织民辅警与困难群众“结对帮扶”,努力为群众舒心结、排忧烦、解难事、增信心、助生活,最大限度方便群众,提高了群众的满意率。三是规范民意回访。利用电话、短信等对办理过户籍业务的群众进行人工回访,对在回访中发现服务群众不规范、窗口服务存在冷横硬推脱等问题的,明确承办人员限期整改,并与评先评优挂钩,倒逼民辅警规范行为、提升服务质量、树立良好形象。每月对回访收集的意见进行集中研判,找准突出性、倾向性、普遍性问题,分析成因、拿出办法、解决问题,从根本上进行整改提升,确保“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得到群众一致好评。
实行"微管理",努力赢得群众满意
细微之处见真心,大队从创新服务模式、精简办事环节、延伸服务触角等三个“微切口”入手,做细“微服务”、提供“微减负”、实施“微改革”,提升了服务质效。一是实行减负增效。紧紧围绕“放管服”改革,创新服务举措,按照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限、减跑动、减费用“五减”要求,全面推行户籍业务“马上办、网上办、一次办”,切实做到“材料流通一张网,办事审批不见面”,打造“宽进、快办、便民、公开”的“一站式”服务管理模式。按照“统一受理、集中审批、限时办结”的原则,先后出台公安机关窗口服务一次性告知、首接责任制、限时办结制和责任追究制度,不断提高公安窗口服务企业群众“软实力”。二是拓展服务渠道。进一步拓宽和延伸便民服务渠道,积极开展户籍业务“延时服务、预约服务、上门服务”,对需紧急办理户籍业务的群众开通绿色通道,实行“特事特办、急事急办”,最大程度地方便群众办事。特别是针对老年人、残疾人及孕妇等办证不便的实际,实行工作人员上门办证服务,并按政策给予工本费减免,受到群众欢迎和好评。今年来在非工作时间提供预约服务150余人次、急事急办28人次、上门服务133人次、为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特事特办17人次。三是延伸网络服务。进一步完善湖南省“互联网+政务”服务一体化平台,推出“微信预约户政业务、网上预审户籍申报材料”等上百项网上服务举措,实现“让数据多跑跑,让群众少跑路”,赢得广大群众的高度赞誉。
一审:曾金春
二审:伏志勇
三审:万朝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