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之道 | 湘潭县易俗河镇:“五导”架构齐发力 小区治理出“奇招”
发布时间:2023-07-05 14:45:56 人气:256
来源:湖南法治报 | 编辑:刘璐 | 作者:
湖南法治报讯(通讯员 赵昕)易俗河镇为湘潭县城关镇,是湘潭县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主阵地,现有219个小区,其中有物业小区78个,无物业小区141个。近几年,易俗河镇在社会治理工作中,把工作重心放在小区治理之上,积极探索新时期小区治理工作新思路,大力推行小区自治模式,形成了由“组织领导、部门指导、社区督导、业主主导、志愿倡导”的小区治理的“五导”新格局。
强化组织领导 健全基层治理体系 易俗河镇党委坚持以党建为引领,着力构建政治、德治、法治、自治、智治“五治融合”的社会治理共同体,推动文明城市由“硬件”提标向“软件”提质转变,由“建设出亮点”向“管理出经验”转变。按照镇党委提出的“社区党(总)支部—小区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单元党员中心户”的“四位一体”社区党组织体系,把党组织延伸到小区、楼栋,将小区的业委会、党支部、楼栋长及所有党员向全体业主进行公示,并鼓励其积极亮明身份,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自从小区成功搭建组织架构后,逐渐涌现出了一大批热心的党员同志,主动配合社区党总支、小区业主委员会做好政策宣传、信息交流、矛盾化解、创建活动、邻里互助、文明倡导等工作,并结合小区实际进行了进一步的居民自治路径探索。 易俗河镇还以村(居)民代表联系服务群众工作为契机,在“五治融合”基层治理格局基础上合理优化组织架构,在现有“两长一员”(网格员、楼栋长、单元长)三级工作网基础上,由网格员任片长,楼栋长任组长,细化现有单元,按照15户左右的标准增选居民代表。无物业小区一直是基层治理的重点、难点所在,易俗河镇通过扩大管理范围、细化管理层次,进一步实现了无物业小区“有清扫保洁、有绿化养护、有安全防范、有停车管理”的基本服务功能。 细化部门指导 完善长效管理机制 易俗河镇共有141个无物业小区,针对需要成立业委会的小区,镇社会事务综合服务中心会提供相关的业务指导,再由社区积极引导推进。首先是加强宣传引导,加大对《湖南省物业管理条例》、湘潭市实施《湖南省物业管理条例》办法等政策法规的宣传力度,树立“工作进度快、业主配合、管理有序”的无物业小区典型,引导小区业主摒弃“政府兜底”的依赖思想,进一步激发其主人翁意识,帮助树立物业管理有偿服务理念,让业主们逐步接受“有偿服务、有偿出资、出资受益”的现代生活理念。其次是完善长效机制,镇社会事务综合服务中心会引导各小区总结物业规范化管理工作实施过程中好的经验、做法及存在问题和不足,建立和完善一套符合本小区实际的长效管理机制,让小区走上规范化管理的良性发展轨道。 强化社区督导 补齐自治管理短板 为了让无人管的小区有人管、有人管的小区规范管,易俗河镇各社区积极主动作为,切实加强小区在环境卫生治理、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解决、矛盾纠纷调解等方面的督导,以问题为导向,进一步补齐居民自治管理短板。易俗河镇14个社区均会定期联同网格员,对辖区内的环境卫生整治、安全隐患排查等工作进行督导检查。对有物业的小区,社区会第一时间将检查出的问题反馈给物业公司,并要求其立行立改;针对无物业小区,社区则会组织业委会对发现的问题进行整改。 △进行业委会赋能培训 深化业主主导 激发自治内生动力 对那些处于无人管理状态、环境脏乱差且小区居民自治管理意识较弱的小区,首要一步就是配强业委会。通常业委会都是由各小区内有一定威望、能发挥示范带头作用的党员或群众选举组成的,选举严格按照组建筹备组—推选业主代表—推选业主委员会候选人—召开业主大会—投票选举业主委员会的程序进行。其次,完善管理制度,包括小区《议事规则》和《管理规约》、楼栋单元长管理制度、环境卫生管理制度、车辆管理制度等,并进一步明确好网格员、楼栋长、单元长、居民代表等四个层级的责任。 △召开业委会成立筹备会 优化志愿倡导 弘扬共享共治风尚 易俗河镇依托“莲乡里手—里手创文”品牌培育活动,广泛开展各类进小区的文明实践主题活动,进而弘扬新风正气、寻找身边好人,传播文明礼仪、倡导善行义举。为有效激励小区业委会尽职尽责,开展“最美洛口人”的系列典型评选活动,其中涵盖“最美小区”、“最美业委会”、“最美业委会主任”等奖项。同时该镇还以志愿服务为引领,凝聚向上合力,丰富文明实践内涵,形成了以平安建设、扶危济困、理论宣讲、文明风尚、科技科普、卫生健康等6支镇级志愿服务队为支撑,社会志愿服务组织广泛参与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体系。截至目前,全镇共招募志愿者37000余人,组建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伍50余支,常态化开展文明劝导、小区整治、入户宣传、文明实践等活动。 △开展志愿服务 此外,易俗河镇还组织全体机关干部常态化开展“周五进小区”的文明提质暨环境卫生大整治志愿服务活动,广泛动员群众共同参与,全面改善小区环境面貌,形成了全民支持、全民参与维护小区环境的良好氛围。
一审:曾金春
二审:伏志勇
三审:万朝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