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普法廉政官网!                                                                                   对党忠诚 服务人民 执法公正 纪律严明
当前位置:首页>>地域信息>>湘潭市

小高法官手记 | 一里路:距离幸福的路程

发布时间:2023-07-18 09:42:21 人气:269

来源:湖南法治报 | 编辑:刘璐 | 作者:高喜朝       

(执行法官上门调解)

湖南法治报讯(通讯员 高喜朝)“我和娘家就隔着一里路,可已经三年没回去了……”阿黎含着泪说。

阿黎是一位被执行人,她因为不给年愈八旬体弱多病的养父母赡养费,被他们告上了法庭。

这个案件落到了我的手上。我该怎么办呢?

按照法律规定,我可以采取强制执行措施,比如提取阿黎的商业保险现金价值,或者上户执行、司法拘留等等,可能花上几天时间,就能执行到位,迅速结案。

但是,这样做真的能解决问题吗?阿黎和父母之间的矛盾会不会更加激化?他们之间的亲情会不会彻底断裂?

我想了想,决定暂缓强制措施,不急着结案,先找出他们之间的难点、堵点,尽量打通这一里路的距离,让他们重归于好,享受天伦之乐。

我和阿黎多次电话沟通,让她放下心理戒备,敞开心扉进行交流。她泪眼婆娑地向我诉说了自己的委屈,于是有了文章开头那一幕。

原来,阿黎是家中的养女,父母把她当亲生女儿一样养大。阿黎也很孝顺,看到父母及弟弟一家都属政府帮扶对象,条件困难,房屋破旧,打算给父母、弟弟建房。双方约定父母出地,阿黎出钱,房屋建成后各得一部分。谁知道房子建好后,一家人却因为房屋分配问题闹得不可开交。阿黎和父母闹翻了,三年多没回娘家,也没给他们一分钱赡养费。在这期间,老母亲还出了车祸,行动不便,生活困难。父母每天都拄着拐棍,在门口盼望着那条小路上能出现阿黎的身影。

我听了很心酸。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样的家庭矛盾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也不是一朝一夕能解决的。但是我不能放弃希望。思来想去,我决定采用“背对背”、“一对一”与当事人交心调解的方法。

我多次带着书记员驱车两个多小时去阿黎和她父母家,邀请当地村支书、邻居一同做工作。我们先和阿黎单独谈话,让她从自己的角度说说为什么和父母闹翻了。然后了解了她父母的心结,再将双方的心声传递给对方。通过这样的调解方式,阿黎和父母都有了一些反思和感动。阿黎意识到自己刚出生几天就由父母收养,养育之恩大于天,现在自己有能力却因矛盾不尽赡养义务,导致父母生活越来越困顿,心里很愧疚,主动表示愿意履行赡养义务。在村组干部的多次协调下,房屋分配问题也达成了一致协议。

看到阿黎有了主动履行的态度,我很高兴。我建议阿黎趁着这个机会,回娘家看看父母,让他们感受到她的孝心。阿黎有些不好意思,说让她的儿子先去见见外公外婆。

我把自己远在异地工作,不能随时孝敬父母的无奈,担心“子欲养而亲不在”的心情与她分享,并表示愿意开车送她回娘家。

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我载着阿黎回到阔别三年的娘家,阿黎亲自将五万元送到父母手中,并承诺今后一定会尽孝道,赡养好父母。阿黎父母笑了,阿黎也终于释怀了,一家人团聚的幸福也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个人。

回来的路上,我给远方的父母打了个电话,告诉他们自己又断了一桩家务事,帮一对老人和女儿修复了失去的亲情。我觉得自己做了一件有意义的事情。

作为执行法官,我觉得我的职责不仅是依法办结每一个案件,兑现每一份生效裁判文书,更是要走心,去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的事情。这样才能让司法更有温度,让人民更有获得感。解决“执行难”任重道远,今后我会更加努力。

作者系湘潭县人民法院法官高喜朝

一审:曾金春

二审:伏志勇

三审:万朝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