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普法廉政官网!                                                                                   对党忠诚 服务人民 执法公正 纪律严明

党领导经济建设的辉煌历程和经验启示

发布时间:2022-11-21 15:45:44 人气:532

来源:大小新闻



党领导经济建设的辉煌历程

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就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制定符合具体实践的路线方针政策。在革命实践中逐步认识到如果没有广大农民的支持和依靠,仅仅靠工人阶级,不可能取得革命的胜利,而农民问题的核心是土地,从而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了土地革命,发展根据地经济。根据地和中央苏区时期,中国共产党围绕土地革命和农村根据地建设进行了重要的探索和尝试,丰富了新民主主义经济思想。到延安时期,毛泽东提出包括优先发展农业,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发展经济,重视科学技术在经济建设中的作用等思想。1947年,毛泽东总结提炼了新民主主义三大经济纲领,没收封建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标志着新民主主义经济思想的成熟。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成功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建立了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实现了工业化的长足发展,初步建立起较为完备的工业体系。新中国成立之初,面对严峻紧张的国际环境和薄弱落后的经济基础,中国共产党借鉴苏联经验,选择重工业优先发展的战略,在1949-1952年三年经济快速恢复期后,制定实施了第一个五年计划,从1952年到1978年,经过近三十年的奋斗,我国国民生产总值由679亿元增长至3624.1亿元,三次产业产值结构由51.0:20.9:28.2转变为28.2:47.9:23.9,主要工业品产量出现大幅跃升。麦迪森数据显示,从1890年到1952年,我国工业占国民经济基本处于8%左右,而到1978年该比重已上升到33.5%。虽然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导致轻重工业比例失调等弊端,但这一阶段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初步构建起新中国工业体系,为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的腾飞奠定了坚实基础。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实践相结合,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诸多重要理论成果,指导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从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党中央启动了从单一计划经济结构向多元市场经济结构的转型。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激发了农村生产活力,农业生产效率的快速提升为轻工业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原材料,由此产生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也为工业企业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供给。1992—1996年,我国抓住高速发展机遇期,实现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的中低收入标准;2001年,我国加入WTO,积极融入全球化生产体系,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抓住了2003—2007年第二个高速发展期,实现人均GDP突破4000美元的中等收入发展中经济体水平,并在2010年经济总量成功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新时代和新实践相结合,形成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为核心内容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开拓了21世纪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党中央提出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提出以内需作为战略基点,通过畅通生产、分配、流通和消费各个环节,把生产和消费有机结合起来,以强大生产能力支撑国内巨大市场需求,同时反哺产业转型升级,形成供给创造需求、需求牵引供给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为建立现代化经济体系、实现经济更高质量的发展提供坚强保障。在系列重要战略举措指导下,十八大以来,我国综合国力持续提升,到2020年,经济总量超过100万亿元大关,占全球比重约为17.7%,成为世界经济的稳定器和动力源。创新指数跃居世界第十二位,跨入创新型国家行列。数字经济核心产能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7.8%,创新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核心地位日益凸显,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开创了新局面。

百年经济建设的经验启示

一是坚持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有着强大的自我修复能力,敢于刀刃向内、自我革命,能够将坚持真理与修正错误相结合,虽历经百年,依然能充分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始终坚持历史传承和与时俱进相结合,传承上代留下来的宝贵财富的同时,又能根据变化的实际,审时度势开拓进取。无论是在实践上,还是在理论上都坚持推陈出新,形成波浪式创新。善于吸收借鉴别国的实践经验和经济理论成果,并且在学习借鉴时,坚持从本国实际出发,决不盲目照抄照搬。

二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公开申明为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始就是为了人民的幸福、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复兴,并在长期的革命建设与改革实践中,不断深化对这一立场的认识,把人民利益摆在首位。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这既是我们党领导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新发展理念的‘根’和‘魂’。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才会有正确的发展观、现代化观。”

三是坚持实事求是。在长期的社会主义建设中,中国共产党坚持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在发展中坚持马克思主义,这是中国式道路成功的关键,也是党的百年经济理论创新最宝贵的经验。在实事求是的探索中,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成分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市场在资源配置发挥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这既没有照搬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所描绘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蓝图,也没有遵循西方市场经济理论,但它适合中国国情,创造了中国经济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