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普法廉政官网!                                                                                   对党忠诚 服务人民 执法公正 纪律严明

绘就美好检察“枫”景

发布时间:2023-11-30 10:15:06 人气:290

   来源:湖南法治报 | 编辑:蒋文娟 | 作者:周婧 吴瑜    

湖南法治报讯(通讯员 周婧  吴瑜)“检察官不厌其烦地上门做工作,还帮助解决生活上的困难,我终于放下了十几年的心结!”2022年9月,王某在停访息诉协议上郑重签下名字,这起由张家界市永定区人民检察院包案的持续11年重复信访积案,得以顺利化解。

这是该院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缩影。近年来,该院准确把握“小案件”背后的“大民生”,综合运用领导包案、检调对接、司法救助、公开听证等多元方式,先后化解最高检、省检察院交办的重复访信访积案8件、国家信访局交办的重复信访积案11件,办理司法救助案件25件,发放司法救助金47.3万元,被评为“全国检察机关文明接待室”。

信访化解“领导领办”

王某重复信访积案,是永定区检察院实行领导带头包案办理疑难复杂信访件以来,啃下的“硬骨头”之一。

面对家在乡镇、出行不便的信访人王某,包案领导多次“上门办信”。在其所提诉求确无政策依据的情况下,一方面与王某及其家属反复交流沟通,从政策、法律、心理多层面释法引导,另一方面考虑陈某的实际困难,多方联系为其安排公益服务劳务岗位,缓解生活困难。最终,困扰王某11年之久的心结解开了。

以“领导领办”机制破解信访难,永定区检察院探索了一条一把手亲自抓、包案领导具体抓、具体工作专人干的有效路径。院领导既挂帅又出征,通过带案常态化接访、约访、下访,逐一“清淤”重大疑难复杂信访案件,常态化开展信访积案清理和集中治理重复信访“回头看”工作,努力把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一线。

司法救助“应救尽救”

1996年11月,退役军人家庭的“顶梁柱”被一场车祸无情带走,肇事人出逃,拿不到赔偿的军属代大姐靠卖菜维持生计,两个子女无奈辍学。直至2021年3月,肇事人被抓获归案,永定区检察院办理该案时了解到代大姐的情况,迅速开展司法救助。

启动司法救助绿色通道,帮助代大姐在案发25年后领到司法救助金;协调民政局、学校、社区、爱心企业等进行多元救助,解决其家人上学难、就业难、生活难问题;与退役军人事务局联合出台《关于共同加强军人军属、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司法救助工作的暂行办法》,将该项工作制度化常态化;定期上门回访救助人生活情况,让“一次救助”延伸为“长期关怀”……如今,代大姐的儿子有了新工作,孙子也考上大学,孙女在大学毕业后顺利考上了乡村学校教师,家庭走出了阴霾,该案也被评为全省检察机关优秀控申案件。

永定区检察院将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度融入司法救助工作,重点关注困难妇女、未成年人、军人军属、残疾人等特殊群体,对内形成“案管+控申+业务”的内部一体化协作机制,对外积极与当地乡村振兴局、退役军人事务局、民政局等部门建立协作机制,将检察机关司法救助的“独角戏”变成多方参与的“大合唱”,着力实现应救尽救、应救即救。

公开听证“定分止争”

“我法律意识淡薄,抱着侥幸心理酒驾,现在也深刻认识到了错误,会全力补偿被害者家属,今后自觉学法严格守法。”“对方悔罪态度诚恳,赔偿到位,我愿意给对方重新改过的机会,请求司法机关从轻处罚……”日前,在永定区检察院组织的拟不起诉案件公开听证会上,一起交通肇事案件的双方当事人、办案民警、听证员等,现场感受到司法的公正和温度。

近年来,该院将公开听证作为检察环节矛盾纠纷源头预防、前端化解的重要抓手,充分发挥公开听证化解社会矛盾、修复社会关系、促进诉源治理作用,坚持院领导主持公开听证“打头阵”,广泛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听证员等多方人士参加听证评议,常态化开展公开听证210件次,切实把法理、事理、情理讲深讲透,努力让人民群众在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一审:蒋文娟

二审:伏志勇

三审:万朝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