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党组成员到员额法官 ——记邵阳市大祥区人民法院四级高级法官刘莲
发布时间:2024-03-20 16:24:01 人气:354
来源:湖南法治报 | 编辑:樊芳 | 作者:
通讯员 刘慧隆
2017年初,为响应全国法院司法改革的号召,刘莲毅然辞去院党组成员、办公室主任一职,成为一名普通的员额法官,战斗在审判执行工作的第一线。从党组成员到员额法官,变的是岗位,不变的是初心。他先后在执行局、行政审判庭、综合审判庭、民事审判庭、立案庭工作,以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为青年干警们树立了榜样。
恪尽职守,立足本职出实绩
刘莲自2017年到审判执行一线工作后,他始终勤于学习,善于钻研,积极主动办理疑难复杂案件,很快就成为院里的办案骨干。他曾带领两名执行员5天跑了广东7个城市,夜以继日加班加点,一周内执结15件案件。为了完成市某重点工程的拆迁任务,他主动上门做拆迁户工作,连续一个星期每天工作到凌晨。2022年12月底,新冠疫情席卷而来,他在感染新冠导致发烧咳嗽、全身无力的情况下,一周开了10场庭,起草了15份判决书。2023年他到立案庭从事速裁案件审理,白天开庭,晚上写文书,双休日加班,全年审结案件521件。
用钉钉子精神化解“钉子”案件
大祥区紫霞村的夏某与左某系前后邻居关系,两家房屋间距约10米,有一道落差为6米的高圹(俗语,意为在马路边容易发生山体崩塌的地方用石头砌的墙)。2019年6月,高圹发生三次崩塌,导致夏某房屋前坪部分塌陷。塌陷土方滚落致左某房屋排水沟部分掩埋、下水管断裂、房屋进水,两家由此发生纠纷。
开庭审理后,矛盾未能化解。刘莲法官遂到现场进行勘验,并邀请当地调解员、基层干部和双方都认可的德高望重的长者围坐在枇杷树下,当面锣、对面鼓,敞开谈;说情说理,论法论事,明是非。经过整整一上午的调处,双方虽仍有数次争执,但均被刘莲法官的温言细语化解,最终双方达成调解协议,当场签字确认。对这次纠纷的成功化解,《人民法院报》以《枇杷树下解纠纷》进行了专题报道。
用行为与裁判引领社会法治风尚
法官之于社会,不是机械的裁判者,而是能动的建设者,法官不仅要就个案定分止争,更要用裁判与行为引领社会法治风尚。刘莲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
76岁的老人黎某有一个女儿和三个儿子,大女儿远嫁外地,难以就近照顾老人的起居。大儿子一直未婚,经济条件较差,赡养能力有限。具备赡养能力的二儿子和三儿子一方面计较姐姐和兄长未赡养老人,另一方面也对母亲的财产处置和赡养支出等问题提出种种条件,不愿意接纳母亲。老人无处可去,遂一纸诉状将四个儿女告到法院。
在开庭审理时只要老母亲一发言,大儿子、小儿子就指责母亲财产分配不均,态度恶劣,恶语相向,甚至无视法庭秩序,多次无故离开法庭。刘莲法官见此恶劣行径,当场严厉制止,对并不愿承担赡养义务的被告进行了严肃的批评教育。最终,在刘莲法官的主持下,四个儿女和黎某达成了调解协议,黎某的生活得到了妥善的安排。该庭审视频通过新浪等一百多家官网及自媒体的发布与转载,共获得200多万的点赞数。
两袖清风,廉洁奉公
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抵得住诱惑,不为私欲所缚,这是刘莲一直坚守的底线。
2022年7月的一天,刘莲在办理一起合同纠纷案件中,当事人陈某以需要向法官递交证据材料为由要求会见,在法院接待室,陈某随手把一盒“口罩”丢在办公桌上,丢下一句“我的口罩比你戴的质量要好些,你试试吧”就走了。刘莲当时正忙于接待另一起案件的当事人,待他忙完看到桌上的“口罩”想退还给陈某时,陈某已走远。刘莲拿起“口罩”,感觉份量不对劲,打开一看,发现里面有现金。刘莲立即打电话给陈某,对其进行了严厉的批评教育,并限其立即取回“口罩”,否则就要上交给组织。陈某知道自己错了,当即回来拿走了他的“口罩”。
多年来,刘莲始终以淡泊之心对待名利,他衣着朴素,办公室陈设简单,家里房子装修还是老式的,这般对待生活无欲的态度,成就了他工作中廉政的价值观,也坚守了廉洁的底线。
一审:樊芳
二审:伏志勇
三审:万朝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