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普法廉政官网!                                                                                   对党忠诚 服务人民 执法公正 纪律严明
当前位置:首页>>地域信息>>株洲市

“攸心解忧”解决百姓急难愁盼 攸县检察院2021年以来办理司法救助案58件

发布时间:2024-12-05 12:48:11 人气:179

  来源:湖南法治报 | 编辑:刘惠明 | 作者:刘思思         

湖南法治报讯(湖南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伏志勇 通讯员 刘思思)

近年来,攸县检察院积极打造“攸心解忧”综合救助新模式,主动将解决困难群众“急、难、愁、盼”的检察为民情怀落实到司法救助办案全过程,推动司法救助工作提质增效。2021年以来,共办理司法救助案件58件,为58名司法救助对象共发放司法救助金110.2万元。

有关司法救助的法律宣传。

即知即办 救民之急

“如果不是你们,我的孩子就没法救治了!”蔡某某系未成年人,受到精神障碍患者肇事侵害,加害人无力赔偿,被害人无钱救治。攸县检察院了解到这一情况,迅速从临时救助备用金中先行拨款垫付医疗费用,让蔡某某顺利得到了救治。

对于亟需司法救助资金而暂未到政法委统申报的救助对象,攸县检察院经过检委会会议决议后,从临时救助备用金中先行拨款至申请人账户进行救助,有效缓解受害人燃眉之急。在救助金发放后,与申请人近亲属签署救助金使用协议,加强上门回访,确保救助金用到实处。在提供经济救助的基础上,注重开展心理救助、法律援助等多元化救助方式,全方位解决救助对象实际困难。

联合救助 解民之难

“我的孩子终于能正常去上学了。”在一起刑事案件中,7名申请司法救助的未成年被害人分别居住在湖南、广东、黑龙江、贵州等地。为解决异地救助难题,攸县检察院主动向救助对象户籍地检察院发送司法救助案件协作调查函,辗转多地现场调查核实相关情况,制定初步救助方案,并联合当地检察院为其中一名受害人郭某某申请低保,与当地学校、妇联等组织密切沟通,关注未成年被救助人的学习情况和心理情况。

针对部分案件中案发地和被害人居住地不一致等问题,攸县检察院探索出先行调查+现场核实+联合救助的联动救助新模式,派人现场调查核实相关情况,商讨联合救助和后续救助举措,制定初步救助方案上报审核,有效提高了异地救助案件办理质效。

主动履职 销民之愁

张某是一起交通事故被害人,经医院抢救无效后死亡。当时送医抢救及后续丧葬费用10余万元均是由其家属自行承担,这让原本就不富裕的家庭更加犯愁。攸县检察院通过内部协作机制,主动对其家庭进行了司法救助,为陷入困境的受害人家属送去温暖和希望。

为及时发现司法救助案件线索,攸县检察院变被动为主动,强化内部协作,建立健全内部司法救助线索移送、分析、研判机制,通过定期召开研讨会、办案系统内专门标注等方式,将救助职能延伸至办案全过程各环节。同时,该院更新司法理念,改变救助方式,主动深入乡村、社区开展司法救助宣传,不断强化外部协作,由单打变联动,让精准救助落到实处。还自主研发大数据模型,归集民政局、残联、退伍军人事务局、乡村振兴局等部门有关未成年人、困难妇女儿童、退役军人军属、五保户、残障人士等特殊群体数据62条,排查案件51件,发现司法救助线索并启动救助程序29件。

多元帮扶 应民之盼

陈某某是一起刑事案件的受害人,受伤致残后,家里丧失了唯一的劳动力。考虑到陈某某行动不便,攸县检察院检察官主动上门为其提供一站式救助服务,并与当地残联、民政等部门协作,为其解决低保、联系就业岗位,解决了其后顾之忧。

攸县检察院推行一站式救助服务,优化救助流程,组织办案人员前往申请人所在地实地走访,向被救助对象所在村、社区干部了解其家庭情况,主动为出行不便的当事人上门办理救助申请。同时,不断增强司法救助实效,推动多元救助措施落实,主动对接民政、财政、教育等部门,通过申请低保、产业扶持、医疗救助等措施开展个性化救助,并持续跟进监督回访,做实做优“一次救助、长期关怀”后半篇文章,确保受助对象的学习、生活回归正常状态,帮助解决后顾之忧,消除其心中怨气。

一审:曾金春

二审:伏志勇

三审:万朝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