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案特调暖人心 无声世界显温情
发布时间:2025-02-27 09:55:01 人气:92
来源:湖南法治报 | 编辑:杨绍银 | 作者:
湖南法治报讯(通讯员 王佳 范质惠)聋哑人的世界寂静无声,在案件审理过程中,他们更需要关心与关注。近日,益阳市赫山区人民法院民二庭通过一场“无声”的对话,成功调解了一起特殊的民间借贷纠纷案件,保障了聋哑当事人这一特殊社会群体的合法权益。
原告小陈与被告小红(均为化名)系某特殊教育学校校友,因相似的成长经历与求学轨迹,两人逐渐从同窗发展为恋人。2017年4月至2018年期间,被告以“家人生病”等各种理由,多次向原告借款,原告通过微信、支付宝等方式陆续向被告转账,其中部分出借资金系原告从支付宝借呗等小额贷款平台的贷款。2018年6月底,两人分手后,经过微信聊天,被告确认尚欠原告借款15万元,并承诺分期还款。被告偿还了原告部分借款后,以其家人不再同意还款为由,拒绝偿还剩余借款。2024年12月,原告诉至法院,要求被告偿还借款93108元。
承办法官熊乾坤承办该案件后,意识到案件的审理面临沟通问题与情感疏导的双重挑战,在第一时间联系某特殊学校两位专业手语翻译老师,确保原、被告在庭审、调解各环节均能充分表达诉求。庭审中,法官放缓庭审节奏,对双方提供的证据,在翻译人员一个个手势、一次次询问后,通过原、被告桌前的电脑屏幕显示的庭审记录内容,在双方确认庭审记录无误后,庭审有条不紊地推进,案件事实得以查明。原、被告当庭表示愿意调解。考虑到被告无稳定工作和收入来源,原告降低了诉求,并同意被告分期还款。经承办法官和手语翻译老师耐心、细心做调解工作,原、被告就还款金额、分期付款方式达成了调解协议。签署调解协议时,原、被告均通过手语表示:“感谢法官耐心调解”。
这起特殊案件的调解成功,彰显了司法审判中“情、理、法”的深度融合。对于特殊人群的纠纷,赫山区法院始终践行“三个优先”原则:沟通需求优先满足、调解方案优先考虑、分期履行优先设计。通过“翻译桥梁+心理疏导+分期履行”的创新模式,既维护了债权人的合法权益,也为债务人保留了尊严与希望。诉讼“无声”,司法有情。该院不断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践行司法为民理念,强化对弱势群体及特殊人群的诉讼权益保护,用耐心、细心、责任心让人民群众切身感受到司法服务的便利与温度。
一审:杨绍银
二审:伏志勇
三审:万朝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