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都叫雷锋派出所” 从湖南到辽宁,雷锋精神在警营绽放
发布时间:2025-03-14 09:39:24 人气:178
来源:湖南法治报 | 编辑:谭好 | 作者:
湖南法治报记者 杜巧巧 辽宁法治报记者 江海峰
“我愿永远做一个螺丝钉。”
“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
这些语录,跨越半个多世纪依然滚烫。
在时代浪潮中,总有一些榜样如灯塔般指引方向,总有一种精神历经岁月仍熠熠生辉。
每年3月5日,全国各地都会掀起传承雷锋精神的热潮。
在湖南的街头巷尾和辽宁的工厂社区,“雷锋派出所”被群众叫得格外响亮。
虽相隔千里,两地民辅警却用同样的方式诠释着“人民公安为人民”的庄严承诺。
2024年3月5日,抚顺市公安局望花分局雷锋派出所民警白静(左)和长沙市公安局雷锋派出所民警韩政霖(右)共同为雷锋塑像整理红领巾。
“雷锋精神永不过时”
湖南篇
“楼下夜宵店天天吵到半夜,孩子都高三了,还怎么复习?”2月27日下午,记者正跟随民警艾海清在辖区巡逻,一通急促的电话打破了平静。电话那头声音激动,几乎带着哭腔。
“是黄娭毑家租客的事,咱们就过去。”艾海清脚步一转,熟门熟路地拐进巷子。路上他低声解释,报警人黄娭毑是位独居的残疾老人,平日里从不麻烦人,这次是为租客出头。
一见面,黄娭毑就攥住艾海清的袖子:“艾警官,我活这么大岁数没给政府添过乱,可租客天天愁得睡不着……”早春寒风裹着夜宵摊的油烟味往楼道里钻,艾海清干裂的嘴唇翕动着,声音却温和:“娭毑您放心,这事儿我盯半个月了。”
他转身指了指楼下的夜宵店:“老板是街坊老陈,我找他谈过三回。您看这样行不——让他给棚顶加隔音海绵,我每天都来盯进度。”见老人神色稍缓,他又补了句:“要是还吵,咱再给他挪摊位!”
夜宵店里,艾海清掀开塑料门帘。“老陈,楼上孩子刷题到凌晨,咱做生意也得讲个将心比心。”他掸了掸对方肩头的油渍,“隔音海绵我帮你联系了厂家,明天就能装。高考就剩一百天了,咱就当给孩子加把劲?”
正在忙活的老陈擦了把汗,闷声点头。临走时,艾海清把印着电话的警民联系卡拍在收银台上:“装海绵缺人手就喊我,巡逻兄弟随时能搭把手。”
艾海清和雷锋义警沟通巡逻事宜。
这是雷锋派出所服务群众的精彩一瞬,辖区流动人口密集,治安情况复杂,如何守护平安?
“作为雷锋故里湖南长沙的守护者,我们深知雷锋精神永不过时。在这片热土上,传承红色基因、续写雷锋日记的步履从未停歇。”所长安志说,长沙市公安局高新区分局雷锋派出所建所30多年来,始终以雷锋精神铸魂育警,积极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不断创新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设立“雷锋号流动服务车”“雷锋号服务热线”“雷锋号服务窗口”“雷锋号志愿服务队”,全力以赴护民安、解民忧、暖民心,近十年来,累计化解矛盾纠纷10600余次。
长沙市公安局高新区分局雷锋派出所民警陆霆护送学生上学。
“去年3月5日,我们两地雷锋派出所签署了共建协议,以南北警务协作新模式共筑新时代雷锋精神实践平台。”安志介绍。
辽宁篇
“忠于革命忠于党,爱憎分明不忘本……”3月1日上午,82岁的梁金英(退休前在和平派出所担任指导员)轻哼着歌,缓缓讲述她和雷锋的故事,“1960年5月,雷锋到和平公社捐款100元,我是见证者。当时我在和平街道联合厂担任团支部书记,和平街道刚成立和平公社,无论财力和物力都很困难,所以周围很多单位都来捐款捐物,但像雷锋这样的个人捐款者不多见。”
1960年,在梁金英(左)的见证下,雷锋(右)向和平公社捐款100元现金。
“我没想到,3年后,这个名字会响彻大江南北。”梁金英感慨。
“派出所原址到雷锋生前所在部队驻地的距离,约60米。2017年由和平派出所改为雷锋派出所。我们派出所在1960年就与雷锋结下了不解之缘,60多年来,雷锋派出所的所长换了18任,民警换了一茬又一茬,但学雷锋活动从未间断,一杆大旗擎到底,让雷锋精神在警营薪火相传。”谈到雷锋派出所的“前世今生”,现任雷锋派出所所长于洋如数家珍。
雷锋派出所坐落于抚顺市望花区辽中街39号,位于望花区的中心地段。1960年4月,雷锋随部队到抚顺,运输连的驻地就在距离雷锋派出所(原址)不到100米的地方。
“当时派出所的许多民警都与雷锋很熟悉,听雷锋做报告,与雷锋同劳动,交往中结下了深厚的友情,把雷锋火种永远留在了雷锋派出所。”梁金英说。
如今,雷锋派出所在一楼接待大厅设置了一站式服务“雷锋岗”,专门受理群众求助和办理相关事项,做到了社区警务一站式办理;成立了以公安部一级英模名字命名的“宋增福党员工作站”,学习英模精神;建立了“爱心基金”,派出所党员民警和社区居民自发捐款累计 7万余元,帮扶救助了231户贫困群众和5名患重病的中小学生;建立了“环卫工人爱心驿站”,为辖区10名环卫工人提供休息场所和免费早餐,至今已坚持7年多;建立了“爱心管家计划”,由青年民警与独居、孤寡老人结对子,提醒老人按时吃药、提供日常代办、组织免费体检等帮扶活动;组建了“志愿服务联盟”,现在队伍已经壮大到2000余人。
“我愿永远做一个螺丝钉”
湖南篇
“调解不是拧螺丝,但得有螺丝钉的钻劲。”2月27日,在坪山村警务室,社区民警杨益轻抚着厚厚一沓调解协议书对记者感慨道。这位扎根基层15年的老民警,总能把家长里短的纠纷锻造成社会和谐的铆钉。
今年1月,一起菜地使用权纠纷让杨益的调解功力再次得到验证。
辖区黄氏兄弟与村民杨某因地界划分发生肢体冲突,导致杨某多处挫伤。接警后,杨益立即带队赶赴现场,将情绪激动的双方带回警务室开展调解。
“你占了我家的地!”
“你还打了我家的人!”
“咱们先冷静下来,各自想想有没有做得不妥的地方?”面对剑拔弩张的双方,杨益没有急于评判对错,而是用引导式提问让当事人回归理性。
随着情绪逐渐平复,黄氏兄弟坦言动手打人确有过失,杨某也承认自己当时言语过激激化了矛盾。
当调解进入赔偿金额磋商阶段,10万元的索赔诉求与对方承受能力形成巨大落差。
杨益展现出专业素养:援引民法典侵权责任条款明确责任归属,结合当地经济水平核算合理赔偿区间,并通过类案解析帮助当事人建立合理预期。同时发动双方亲属参与劝解,最终促成双方达成和解协议。
安志(左一)和杨益慰问辖区孤寡老人。
“2009年转业到雷锋派出所时,是‘干一行爱一行’的螺丝钉精神给了我破局的金钥匙。”谈及调解心得,杨益将右手比作螺丝刀在空中虚拧,“调解不是非黑即白的刚性执法,而是需要像万能螺丝钉那样,既能精准切入矛盾症结,又能灵活适配不同情境。”
如今,“三所联动”机制正在坪山村焕发活力。派出所、司法所、律师事务所协同作战,形成矛盾预警、专业调解、法律服务的全链条治理模式。
数据显示,该警务室连续三年实现矛盾纠纷100%就地化解,创下“零民转刑”的基层治理样本。在杨益看来,这正是新时代对螺丝钉精神的最好诠释——既保持扎根基层的定力,又具备与时俱进的巧劲。
辽宁篇
农历二月初二,抚顺望花区雷锋社区独居老人任庆臣家中,社区民警翟炜与志愿者冷静正忙碌着为老人理发、打扫卫生。这一天,翟炜和志愿者们要为12名行动不便的老人提供上门理发服务,这是他们延续了六年的传统——“二月二龙抬头”理发送福活动。
翟炜、冷静为雷锋社区董铁良老人理发后,老人喜笑颜开。
雷锋社区建于20世纪70年代,独居老人和残障居民较多,共有300余人。
翟炜的“便民工作站”像铆足了劲的螺丝钉,将琐碎的日常需求拧成牢固的服务链条:88岁的王彩云瘫痪在床,他定期带队上门清理房间、扛煤气罐;73岁的张大爷因双侧股骨头坏死拄拐蹒跚,他便每周带老人泡澡搓背,顺手量血压、买药品。
“社区工作哪有什么轰轰烈烈?但少拧一颗螺丝,整台机器就可能停摆。”翟炜翻着泛黄的雷锋日记本,指尖划过那句“高楼大厦由一砖一石砌成,我愿做这一砖一石”。
翟炜这颗“螺丝钉”的坚守,源于一场跨越时空的传承。
4年前,翟炜从师父燕力飞手中接过“便民工作站”的接力棒。
燕力飞退休前叮嘱:“别小看通下水道、换灯泡这些小事,群众日子过得顺了,心气才能顺。”师徒两代人用四十余载光阴,将雷锋“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的螺丝钉精神淬炼得愈发锃亮。
如今,翟炜的工作台账里密密麻麻记录着居民需求:李婶家的降压药快吃完了,赵叔的轮椅轱辘需要检修……
翟炜搀扶张大爷去浴池洗澡的路上。
在雷锋社区,螺丝钉精神早已从个人坚守演化为群体自觉。
志愿者冷静六年如一日参与巡逻普法,曾被帮扶的张大爷如今成了楼栋“信息员”。这些嵌入社区治理“大机器”的“小零件”,让雷锋社区连续三年实现矛盾纠纷100%就地化解。
“以前觉得螺丝钉就是埋头苦干,现在懂了,还得像翟警官这样会‘转’——转出巧劲,转出温度。”冷静说。
夕阳西下,翟炜搀着刚泡完澡的张大爷慢慢踱回家。老人忽然驻足,望着社区宣传栏里雷锋擦拭解放牌卡车的旧照喃喃道:“当年雷锋给车拧紧螺丝,如今你们给大伙儿拧开心结。”
翟炜心头一热,想起师父退休时的话:“螺丝钉会不会生锈,得看平时擦得勤不勤。”
“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
湖南篇
早春时分,长沙寒风刺骨,雷锋派出所门口却暖意涌动。
市民邹女士攥着一面鲜红的锦旗,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情深似海”四个金字,直到民警韩政霖小跑着迎出来,她才哽咽出声:“那晚要是没有你们……”
时间倒回48小时前。邹女士冲进派出所喊:“我儿子不见了!”
初步了解情况,安抚好邹女士后,派出所立即分头行动起来,韩政霖的视线紧盯着监控画面开始寻觅:穿校服的少年在麓谷中学后门徘徊片刻,突然折向漆黑一片的未开发山区。他抓起手电就往外冲,警用大衣扫落了桌上的半杯浓茶——茶渍在接警本上晕开,恰好盖住“高考压力”几个字。
凌晨3点的荒山,韩政霖深一脚浅一脚走在最前,辅警戴龙健搀着孩子外公紧随其后。腐叶在脚下咯吱作响,忽然,一簇反光的校徽映入眼帘——蜷缩在荆棘丛中的少年浑身是泥枝。
“冷吧?我警校毕业时也躲过训练场。”韩政霖脱下警用大衣裹住少年拉近了彼此的距离。
回所路上,在少年断断续续的讲述里,韩政霖拼凑出一个典型的高考家庭困局:月考排名下滑、补习班加码、父子半月未交谈……
暖黄灯光下,派出所调解室的挂钟指向凌晨4点。当少年与父母相拥而泣时,墙上的雷锋画像正注视着这一切——就像3年前那个深夜,它曾注视着屏幕前热血沸腾的警校生韩政霖。
2023年夏天,这个来自湖南湘潭的小伙背着褪色的警校书包走进雷锋派出所。彼时他或许没想到,自己会以如此具象的方式践行大学期间听过的誓言——在公安部英模云宣讲中,崔道植用痕检仪器诠释忠诚,安志用调解笔记书写从警初心——而此刻,他用沾满泥浆的警裤诠释着“警力下沉”的重量。
“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韩政霖常念叨着所里前辈们的话。在他整理的《未成年人警情处置指引》里,“心理干预”与“法律程序”被并置首页。最新增补的案例,正是那个寒夜荒山的故事。
“我连续两年都去了抚顺的雷锋派出所,每次学习交流,都让我更加意识到雷锋精神不是三月来四月走,而是融入日常工作的点点滴滴。”韩政霖说。
2024年3月5日,长沙市公安局雷锋派出所所长安志(左)、抚顺市公安局雷锋派出所所长于洋(右)签订共建协议。
辽宁篇
“我一定改过自新,好好把孩子养大。”日前,一个男人在雷锋派出所握着民警曹睿的手感激涕零道。
事情要从3年前说起。
2022年6月的一个清晨,雷锋派出所的电话铃声划破寂静。“曹警官,园里有个孩子托费欠了半年,家长完全失联……”电话那头,某幼儿园园长声音发颤。
曹睿抓起警帽冲出门,警车穿过望花区老旧的街巷时,他还不知道那个蜷缩在幼儿园角落的小佳琪,即将牵动一场持续近3年的温情奔赴。
在幼儿园滑梯旁,曹睿第一次见到2岁的小佳琪。孩子攥着半块饼干,怯生生望着陌生人。
调查揭开残酷现实:父母未婚生育后,母亲远走他乡,父亲因犯罪入狱,孩子既无出生证明,更无户籍,成了“飘浮的蒲公英”。
“大事小事认真办,一切事情依法办,能办事情马上办!”曹睿在笔记本重重写下这句话。他连夜联络民政局、妇联发起募捐,雷锋派出所民辅警们自发凑齐托费。但当孩子抱着新书包露出笑容时,真正的难题才浮出水面——如何让小佳琪真正落地生根?
没有出生证明,曹睿就翻遍抚顺三家医院档案库,在泛黄的产科登记册里找到分娩记录;父母户籍在外省,他顶着疫情三赴两省四市,在黄土飞扬的乡村小路上寻访亲属;亲子鉴定费用高昂,他悄悄垫付了部分费用。户籍内勤梁芷毓、鄂世玲的办公室深夜常亮着灯,一摞摞证明材料堆成小山。
“这孩子不是个案,是制度与人情的考题。”望花分局会议室里,市公安局领导的手指在材料上敲出重音。
2024年12月17日,当户籍窗口工作人员将印有小佳琪名字的户口本递出时,曹睿一把抱起孩子:“咱们有家了!”
小佳琪的户口办下来了,曹睿(左一)和同事都很激动。
“以前觉得‘枪’是执法的威严,现在才懂,雷锋的枪更是托起民生的臂膀。”今年33岁的曹睿感叹。
此刻,派出所院内的雷锋雕像目视远方,晨光中,曹睿习惯性驻足整了整警徽。
60多年前,雷锋在抚顺这片土地擦亮“为人民服务”的初心;60多年间,一代代民警接过的不只是钢枪,更是那句穿越时空的誓言——“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
一审:谭好
二审:伏志勇
三审:万朝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