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普法廉政官网!                                                                                   对党忠诚 服务人民 执法公正 纪律严明
当前位置:首页>>地域信息>>郴州市

以更精准司法服务护航高质量发展汝城法院创新机制为民营经济注入法治动能

发布时间:2025-04-01 09:22:11 人气:81

   来源:湖南法治报 | 编辑:刘冬晨 | 作者:         

湖南法治报通讯员 胡敏刚

2024年底的一天,在汝城县法院调解室内,朱某某握着法官的手连声道谢。一场纠缠了10年的700万元工程款纠纷,在法院的耐心调解下圆满化解,成为汝城法院护航民营经济的生动缩影。

近年来,该院以“如我在诉”理念为引领,创新多元解纷机制,打造“调解+确认”“多方联动”“保全促和”等司法品牌,为优化营商环境贡献“汝城智慧”,获评2024年度全县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先进单位,相关经验做法得到上级法院的肯定。

汝城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彭忠光表示,将继续深化府院联动,推行涉企案件绿色通道、判后回访等机制,以更精准的司法服务护航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汝城法院召开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企业代表座谈会。

双轮驱动:跑出解纷加速度

“既要保权益,更要让企业发展。”这是汝城法院处理涉企纠纷的核心原则。

2024年4月,原告株洲某有限公司与被告湖南某建设有限公司签订《某县医院手术室建设项目合同》,约定工程总价款126.8万元。原告按约完工后,被告未及时组织验收且拖欠部分工程款,原告多次催收未果,诉至法院,要求支付剩余工程款82.9万元及违约金。承办法官发现被告虽资金紧张但还款意愿强烈,遂摒弃“一判了之”,组织双方多轮协商,最终达成“分期支付51.8万元+司法确认”调解方案。该方案既缓解了被告压力,又赋予原告强制执行力,实现了双赢。

近年来,该院持续创新涉企纠纷化解机制:开辟涉企案件绿色通道,推行“速裁+调解”双轨模式;建立判后回访制度,跟踪履行情况;联合工商联开展送法进企业活动,从源头防范风险。

多方联动:矛盾化解在产业链上

建设工程纠纷往往牵涉多方主体,单靠司法力量难以根治。2023年,因某建筑公司工程质量问题及施工不规范,某生物科技公司向某建筑公司索赔物料损失、加固修复费用、检测鉴定费、违约金等各项经济损失共计343万元。法官了解案情后,考虑到司法鉴定、庭审时间漫长,对某生物科技公司而言,将无法尽快投入生产,对某建筑公司而言,农民工工资将无法按时发放。该院调整思路,联合住建专家实地勘查,厘清裂缝成因并提出修复方案,最终促成双方和解撤诉,企业3周内恢复了生产。

此外,汝城法院还与工商联、行业协会共建“法企直通车”,在工业园区设立巡回审判点,提供线上调解、巡回开庭等一站式服务,2023年以来就地化解纠纷186件,企业满意度达98%。

保全促和:为企业留足喘息空间

“账户一旦冻结,工资都发不出,多亏法院解了困!”2024年,汝城某矿业公司就厂区建设与范某某签订施工建设承包合同。工程竣工后,经双方结算,整个厂房搭建工程款为59.78万元,又因生产经营需要向范某某借款80万元。但公司均未按照约定履行相应支付义务,范某某遂将公司诉至法院,并对被告申请诉前财产保全,法院依法保全公司名下银行存款、机动车1辆和71袋矿石。

为实质化解双方矛盾纠纷,最大限度降低给企业生产经营带来的负面影响,法院两次组织双方庭前调解,经过耐心释法析理,双方达成调解协议,并24小时内解除保全,帮助企业重回正轨。

近年来,该院通过债务重组、资产重构、破产重整或和解等方式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及时盘活土地、房产、生产设备等要素资源。2024年,新收涉企执行案件380件,结案258件,执行到位金额9724.89万元,给企业发放执行案款合计4000余万元。

一审:刘冬晨

二审:伏志勇

三审:万朝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