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民主 为民履职 | 守护“土药方”的文化根脉——怀化市人大常委会开展《怀化市民族民间医药保护和促进条例》执法检查纪实
发布时间:2025-09-20 19:01:01 人气:142
来源:湖南法治报 | 编辑:谭好 | 作者:
湖南法治报全媒体见习记者 周玉意 通讯员 吴俞贤
作为侗、苗、瑶、土家等少数民族聚居地,怀化民族民间医药是各民族在千百年与疾病抗争中沉淀的“活化石”。麻阳有4000多种苗医药用动植物,靖州是全国最大茯苓集散地,《侗医火针技术操作规范》更被纳入国家级少数民族医疗技术标准……2023年9月1日,《怀化市民族民间医药保护和促进条例》(简称《条例》)正式实施,为这份宝贵财富筑起法治屏障。
近两年《条例》实施成效如何?民族民间医药传承发展的堵点是否打通?今年6月至8月,怀化市人大常委会组织9个执法检查小组,深入全市13个县(市、区)及卫健、市场监管等部门,以“明察+暗访”“座谈+现场采访”“查阅资料+随机抽查”的方式,开展了一场全方位、深层次的执法检查,用法治力量守护民族民间医药的“根”与“魂”。
《条例》第二十一条明确规定“县(市、区)可以结合实际制定实施办法”,但检查发现,截至今年8月,仅芷江起草《条例》实施细则征求意见稿,市本级及其他12个县(市、区)均未出台配套措施,导致《条例》原则性规定难以转化为可操作举措。更令人担忧的是,部分部门主动作为意识不足,卫健、市场监管、林业等部门未按《条例》要求开展民族民间医药资源普查,未建立资源数据库,家底不清成为普遍问题。
“没有普查,就不知道哪些资源需要保护;没有监管,就保障不了药材质量。《条例》的‘牙齿’没有咬实,工作就容易悬空。”常委会会议分组审议中,一位常委的话,点出问题的核心。
“发现问题不是目的,解决问题才是关键。”基于检查发现的问题,市人大常委会结合审议提出的意见建议,从“法治保障、人才培育、产业升级、传承创新”4个维度,为怀化民族民间医药发展开出精准药方,列出问题清单及审议意见。
“要让《条例》从‘纸上’走到‘实践中’,首先要让大家懂法、用法、守法。”执法检查组建议,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要创新宣传方式,强化“普法+执法”,同时严格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对履职不力、宣传不到位的部门进行问责,确保《条例》每个条款都落到实处。
健全“培育+激励”,破解人才断代难题。执法检查组建议,要建立“校企合作+临床实践”培养模式,支持各级医院设立民族民间医药从业人员临床实践基地,通过“理论+实操”提升水平,对长期从事民族民间医药、临床经验丰富的人员,开辟绿色通道。
“要让民族民间医药活起来,必须让产业强起来。”执法检查组建议推动“创新+升级”,做强产业引擎,打造“怀化民族医药”区域公共品牌,推动民族民间医药与文旅、康养产业融合,让文化价值转化为经济价值。
“保护好、传承好、发展好怀化民族民间医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李万千表示,下一步,市人大常委会将持续跟踪监督,推动政府及相关部门逐条落实审议意见,以法治力量为怀化民族民间医药发展保驾护航。
一审:谭好
二审:伏志勇
三审:万朝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