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警察节|陈文涛:以梦为马 筑梦警营
发布时间:2023-01-11 10:41:05 人气:569
来源:湖南法治报 | 编辑:李林俊 | 作者:陈文涛
湖南法治报讯(通讯员 蒋懿)为什么选择当警察?或许是年少时怀揣的梦想,或许是一身藏蓝制服的吸引,亦或许是电视剧中正义的震撼……每位民警心中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答案,并且为了这个答案奋斗一生。
在第三个中国警察节来临之际,雨湖公安微信公众号推出《我的警察梦之青年民警谈》专栏,让我们聆听雨湖公安青年民警们奔跑追梦、忠诚奉献和实干争先的奋斗故事。
以梦为马 筑梦警营
行道必自迩,登高必自卑。如果要评价我,从旁人的角度来看,我一直是别人眼中的“听话的好孩子”。从出生开始父母就给我铺好了前进的道路:入读了父亲从小到大求学的母校,选择了外公和母亲相似的工科行业,听从了家人建议顺利考研上岸。可是冥冥中内心一直有一个声音在问我“可以吗?这样就可以了吗?”成为家人眼里的好孩子,成为老师眼中的好学生,成为同事心目中的好青年,这就是我的追求吗? 在一个说不大亦不小的28岁,我做了人生中迄今为止最大“叛逆”行为:辞去了耀眼高薪的工作,离开了国际大都市深圳,放弃了曾经深耕过的领域,毅然决然的踏上了回乡的考公之路。“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蜡照半笼金翡翠,麝熏微度秀芙蓉。刘朗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亦真亦幻,如梦初醒,我已着一身藏蓝。
风起于青萍之末,浪成于微澜之间。“太难了,我做不到。”这句话是我在新警培训说过最多的。作为一个即将迈入而立之年的青年,和一群刚出大学稚气未脱的“00后”一起共同训练,说实话确实很难找到共同话题。回想这几个月辛苦的训练,记忆最深的不是烈日炽热的军姿磨炼,亦不是跋山涉水的野外拉练,更不是“扣人心弦”的紧急集合,而综训馆前坪的橘子树。它陪伴我们从青葱到橙黄,从羸弱到饱满,终于在最后离开前我忍不住尝了一口,“真酸涩”像极了我们的青春。
从“党的二十大安保维稳”到“春雷行动”打响2023第一炮,一切似乎都迅速得猝不及防。我开始主办人生中第一个案子,从寻找线索到抓捕犯人,从独立笔录到关押犯人,最后到移交检察院起诉,这些都是我不曾经历过的。原本以为犯罪、刑拘、起诉这些刑侦剧里的情节,离我远之又远,可现在却成了嘴边亲切的字眼。
夜色与曙光并存,梦想与艰辛同在。要有最朴素的生活,与最遥远的梦想。即使明日天寒地冻,路远马亡。我们青年的梦想,不应执拗于金钱物质,而应该落脚在自身价值的实现。习近平总书记曾言“五四运动以来的100年,是中国青年一代又一代接续奋斗凯歌前行的100年,是中国青年用青春之我创造青春之中国、青春之民族的100年。时间充分证明,中国青年是有远大理想抱负的青年,中国青年是有深厚家国情怀的青年!中国青年是有伟大创造力的青年!中国青年始终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作为基层派出所的一名民警,我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使每个社会细胞都健康活跃,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将和谐稳定创建在基层,扎根基层为老百姓办实事。我将无我,不负人民,既然选择了这份工作,我将以无悔的青春,远赴藏蓝之约。
袁隆平曾在接受采访时说,“我做了一个梦,梦见我那个水稻长得比高粱还高,穗子比扫帚还长,谷粒有花生米那么大。我跟我的助手就坐在那个稻穗下乘凉.....”我也曾做过一个类似的梦,梦见我们老百姓站在一颗古树下乘凉,枝干虬曲苍劲,乌黑的缠满了岁月的皱纹,茂密的树叶在风中起舞,我们沐浴在温柔的阳光中缓缓睁开眼....这颗古树的名字就叫人民公安,而支撑起这颗树的人就是我们人民警察。
一审:李林俊
二审:伏志勇
三审:万朝晖